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搜索
搜索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
/
30年无悔找矿梦

30年无悔找矿梦

  • 分类:协会热点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5-29 0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30年无悔找矿梦

【概要描述】

  • 分类:协会热点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5-05-29 00:00
  • 访问量:
详情

    “1985年大学毕业至今30年,我从事的工作只有两个字:找矿。我喜欢大山,喜欢野外工作,喜欢与石头打交道。”52岁的刘学武这样总结自己。
    30年前,从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地质勘查专业毕业的刘学武分配到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他的足迹踏遍了太行山、燕山和大兴安岭,近几年又承担起海外找矿的重任。30年中,他从一名基层技术员到项目组组长到华北地质勘查局华勘矿业公司总工程师,一步一个脚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地质找矿成果奖、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华勘局科学技术奖等就是对他30年找矿工作最好的褒奖。
    没有路的山涧里,刘学武和同事们手拉手艰难前行,渴了饮口山泉水,饿了吃口凉馍馍……
    “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当年在地质院校读书的时候,刘学武就知道“三光荣”精神,后来参加工作后,他更是将这句口号当成了自己的座右铭。
    1987年,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一带发现银和铅锌矿化探异常,但不少地质队来这里开展工作总是没有结果。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刘学武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在领导的带领下投入到找矿之中。他们工作的地点身处深山,交通不便,甚至连电都没有,他和战友们克服重重困难,每日进山寻石,发现异常,反复研究,在无人的山路中硬是踏出了一条路。经过3年的努力,终于发现了储量丰富的银矿。
    3年的野外锻炼和实践,不仅坚定了刘学武找矿的信心,而且为他日后“单飞”创造了条件。
    机会终于来了。1991年的初夏,刘学武被任命为寻找营房铅锌矿的技术负责。
    这里山高林密,人烟稀少,而且物质异常匮乏,工作和生活条件很是艰苦。
    这是一幅令人感动的画面:没有路的山涧里,刘学武和同事们手拉手艰难前行,渴了饮口山泉水,饿了吃口凉馍馍……
    一座看着不高的山峰往往要走上几个小时才能达到,回来时眼前已是漆黑一片。
    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刘学武和技术组其他10名同志早出晚归,3年时间里他们每日进山、填图、编录、整理资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于发现了大型多金属矿床,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之后,他凭借丰厚的冀东地质工作经验,先后发现了黄土梁子金矿、大黄土坡金矿、小石门金银矿等一批矿点。
    刘学武知道,倘若大雪完全覆盖地面,将很难观察到完整的地质现象,必须抢时间
    谈到成功,刘学武总结了一句话:“脚下出真知。”
    这话看似平常,但很有哲理性。30年间,刘学武始终本着严谨切实的工作作风,求真、求实、求精,严格遵循地质工作规律办事,绝不敢半丝怠慢。
    刘学武讲述了发生在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的一件往事。
    2007年11月底,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已是隆冬季节,气温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这个时节,当地人早已躲入屋内围着火炉烤火聊天,谁也不愿意迈出房门一步。
    此时的刘学武刚刚结束满洲里的野外验收工作,准备和同事们回家。恰在这时,他的手机响了。话筒中传来领导的声音:马上赶到西乌珠穆沁旗,验收《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多拉嘎吐铜矿点普查》等3个项目。
  刘学武二话不说,和战友坐上车直奔西乌珠穆沁旗。赶到野外项目组驻地,来不及休息就奔赴工作区。此时不光气温零下20几摄氏度,而且天上突降大雪,北风呼呼地吹来。
  大兴安岭南端的寒风夹杂着冰一般的雪粒,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刘学武知道,倘若大雪完全覆盖地面,将很难观察到完整的地质现象,必须抢时间。他大喊一声,冒着风雪,带着大家向在野外走去。没走几步,地质鞋包上厚厚的一层冰,像冰疙瘩一样,又冷又沉。就是这样,刘学武和同事们冒着坠落山崖的危险在陡峭的山地上艰难前行,一个点一个点地检查验收,直到晚上10点才回到驻地。为了尽快拿出成果,他继续召开验收总结大会一直干到东方发白。
    “地质行业是个大炼炉,融入多少责任心、多少聪明才智、多少汗水和勤奋,就能有多少收获、多少成果、多少希望。”
    2010年刘学武奉命来到老挝。
    老挝境内多是山地和森林,夏季闷热多雨。刘学武去的地方叫老挝爬奔矿区。这里远离繁华,到处是山,随处是林,山林中无人更无路。
    蟒蛇、蚂蟥和马蜂是这里的“霸主”。这三位林中霸王遇上人便发起进攻,遇袭者轻的受伤,重则危及性命。由于找矿者的到来,使得昔日的“霸主”受到惊扰,它们总是寻找机会准备报复这些远道而来的中国人。
    刘学武刚来不久就和它们相遇了。他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由于山中全是林木,又是无人区,所以林中被各种树和藤织成密密麻麻的一张绿网,地质队员进入必须先斩树藤才能前行。用刀砍藤只能砍掉很小部分,勉强能过人。所以行进中不能戴帽子。那天我刚钻入林中,就听耳边传来嗡嗡声。来不及躲闪,后脑被马蜂狠狠蜇了一下。顿时我觉得头皮发麻,之后是揪心裂肺般的疼痛。很快被马蜂蜇过的地方肿起了大包,经过紧急处置,几天后才消肿止痛。”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刘学武工作中仍然坚持一丝不苟。
  他不顾年事已高和各种危险,深入矿区一线,对所有的槽探、坑道包括民采坑道进行了仔细观察,很快了解了矿区的地质特征、矿体空间赋存规律。在他的带领下,对原有钻孔重新部署施工,很快见到11.5米的厚大矿体,实现找矿新突破,使得金矿资源量实现了质的飞跃,矿床规模从小型达到中型。
  成功的喜悦短暂过后,刘学武和同事马上又投入新的战斗。通过几个单个矿体的成功,他们很快在整个矿区总结归纳出一套新的成矿规律,为区域找矿和扩大远景指出了方向,从而使该矿区金资源量达到30吨,为华北地质勘查局收获了国外首个金娃娃。
  刘学武说:“地质行业是个大炼炉,融入多少责任心、多少聪明才智、多少汗水和勤奋,就能有多少收获、多少成果、多少希望。”

  30年,刘学武从一个青涩懵懂的大学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地质工作者、一个专业技术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多年执著的找矿梦,铸就了他对地质事业无悔的找矿情,成为地质战线上最美的地质队员。

 

刘学武(左二)在野外

相关资讯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地质矿产分会主办

联系电话:010-84927653 

联系邮箱:dzkcfh@126.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北苑5号院4区科研楼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信息网    备案号:京ICP备05010022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SEO

这是描述信息

有色地质矿产分会

扫码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