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详情
为落实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矿业援疆行动,去年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247大队承担了局《新疆和田东三县矿产资源远景调查》整体项目中《新疆和田地区卧龙岗一带异常查证》项目的工作,自开展工作以来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今年5月1日,项目负责人彭社民再次带领石宗户、晋晓明、薛梦泽、崔泽华、陈志超、刘佳旺、付俊山等项目组成员踏入新疆和田这片雪域高原,开展《新疆和田地区5225-乌孜塔格镍多金属矿普查》项目工作。该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民丰县,地处高原,途径无垠草原,茫茫沙漠,崎岖山地,山势险峻,人迹罕见,部分区域常年被积雪覆盖,导致此前涉足此区的地质勘探队伍极少,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区内多处为地质工作空白区。
前进的探宝人
由于恶劣的气候和自然环境,在进入高原工作区时,虽然经过一路的适应,从海拔3600米高山进入海拔4700米时,项目组人员均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所有人都头疼、头晕、眼花、耳鸣、全身乏力、行走困难、难以入睡,少数人还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心慌、气短、胸闷、面色及口唇发紫或面部水肿等症状,再加上风高气冷造成一些人感冒。为此,项目组人员只能撤退到3600米地区待命。
为了减小高原反应对人的影响,项目负责人彭社民依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制定科学的上山方案,设定了若干歇脚点,精心组织施工,积极做好人员的思想教育和后勤保障协调工作,向目的地循序开进。项目组于5月15日顺利到达了工作地点,稍作调整,于5月17日便开始着手工作,剑指昆仑山脉。
工作时,彭工总想在前面,干在前头。经常能看到年近五十的彭工艰难地在前面攀行,项目组成员备受鼓舞,在彭工的带领下,冒着生命危险,勇闯无人区,从海拔3600米攀爬到海拔5100米认真收集野外资料。通常情况下,海拔3800米以上地带不适合人类居住。野外调查工作每天行走路程达十几公里,工作非常艰辛。工作区山势陡峭,高差大。上山时,由于缺氧,往往迈出几十步就要停下来深呼吸一会儿。寒冷、缺氧、黑暗、饥饿,无时无刻地袭击着他们。面对种种生理极限的挑战,大家没有丝毫抱怨,“氧气缺,气不能缺,海拔高斗志更要高”成了大家的座右铭。
排除万难等花开
工作区内海拔高、地形切割强烈,绝大多的山坡坡度都在40度以上,个别甚至有50-60度,这样的坡度非常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再加上强烈的高原反应时刻考验着项目组每一位成员,即便如此,大家依然坚持跑完当天的地质路线,没有一个退缩。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在部分地形复杂的地带,人们只能采取“手拉手、刨坑走”的方式摸索前进,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掉进沟壑深谷中。当遇到风沙、降雪等恶劣天气的时候,大风夹杂着冰渣像小石子一样,吹打在脸上十分疼,大家都不敢抬头,经常被冻得浑身发抖。
一次,在做1:1万地物化综合剖面测制作业时,由于该地区岩体对成矿意义重大,所以剖面的测制要求十分严格。图纸上的一条直线就意味着整个项目组成员要集体在崇山峻岭中翻跨千沟万壑,昼日内要征服近千米的高差。上山没有路,只有一条天然形成的大沟,沟中还常有流水,是从雪山上融化下来的冰水。为了完成任务,项目组成员只能徒步涉水向深山前行。由于海拔高,再加上还背负着几十斤重的仪器,大家不一会就出现了严重的体力透支,不时要停下来大口大口地喘气,爬山的时候四肢并用,就这样,一步一步丈量这里每一寸土地,在凛冽的寒风中将每条综合剖面近乎完美的测制完成。
下山时,刚刚行至半山腰就下起了大雪,狂风卷着雪花连路都看不清楚,地质负责人晋晓明和一名小组成员迷失了方向,越走越远,大伙找不到他们便大声喊了起来,他们也相应的对喊起来,顺着声音走回驻地,看着彼此安全回到驻地,彼此都雀跃的拥抱在一起,而此时都已经是凌晨1点多了,累得倒床就睡了。
遥望星空寄相思
在这里,生活条件差;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对身体和精神都是考验。这些在地质队员眼里,都不算什么,真正让他们难挨的,是对家人的思念。物探技术负责人石宗户,离开家时妻子已经怀孕将近8个月了,双方父母不在身边,但是当他得知领导派他前往新疆和田项目时,他没有推脱,而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临行前,妻子的眼泪在眼睛里直打转转,让他心中满是愧疚不安。在工作中,他将对妻子的思念化为力量,充分投入工作中,每次最辛苦的路线他都第一个上,始终冲锋在前线,经常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带跑路线、测剖面、做矿点检查。劳累一天回到驻地后,他还要摸黑爬半个小时到最近的山顶上躺着数星星,借着山顶微弱的信号给在远方的妻子打个电话,每次通电话时,在电话那头都能听到妻子委屈的哽咽声,那泪滴也直接滴到了电话这头的心上。好多次他都想回家照顾即将生产的妻子,但想到领导对该项目的重视和嘱托,他只能把这份思念深深地埋在心里。
吹尽黄沙始到金
面对高寒、缺氧、生理极限,这群坚强的地质人选择了坚守。坚守是对恶劣环境的不屈服,坚守是对地质事业的无限忠诚。经过项目组全体成员一个半月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攀高峰似摘桃果,踩峭壁如履平地,踏遍每个山头,穿过每条山脊,对该地区的岩性、构造、蚀变带等地质信息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截至目前,完成了地物化综合剖面15.8km,地质路线调查31.6km,EH4测深点90个,并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发现了镍矿化异常带一条,并为日后的进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昔叹昆仑在心头,今笑昆仑在手中,风沙蔽日何足惧,又任你稍添风雪,我自万壑听风。昆仑,今日踏过了你的巍峨,静等来日解开你神秘的面纱。
感言
在这支队伍中,像彭社民、晋晓明、石宗户这样感人故事很多很多,当交流中问及家人、孩子时,大家都深深感动愧疚,因此大家只有努力工作,排除万难,顶风冒雨,风餐露宿,跋山涉水,迈着坚实的步伐,丈量每一寸土地,在荒无人烟的雪域高原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网)
上一个:
全国有色金属科技工作会在贵阳召开
下一个: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找矿”铸就新辉煌
上一个:
全国有色金属科技工作会在贵阳召开
下一个: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找矿”铸就新辉煌

有色地质矿产分会
扫码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