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搜索
搜索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
/
矿业发展为何不再高歌猛进——对我国矿产勘查市场形势的研判及其对策思考之一

矿业发展为何不再高歌猛进——对我国矿产勘查市场形势的研判及其对策思考之一

  • 分类:行业综述
  • 作者:
  • 来源:中国矿业报
  • 发布时间:2017-07-03 0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矿业发展为何不再高歌猛进——对我国矿产勘查市场形势的研判及其对策思考之一

【概要描述】

  • 分类:行业综述
  • 作者:
  • 来源:中国矿业报
  • 发布时间:2017-07-03 00:00
  • 访问量:
详情
  矿产勘查工作一直是我国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并且为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人们的印象中,地质工作就是找矿、探矿,就是“矿产勘查”。至于其他地质工作,那是为找矿服务的。
 
  时过境迁。今天,地质工作的含义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有了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的分野,地质工作也已从单一的资源型功能拓展到“大地质”,即环境地质、生态地质、城市地质、海洋地质、农业地质、军事地质乃至太空地质等多个领域,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资源保障与技术支撑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家加快推进去过剩产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特别是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矿业疲态不见转机、社会投资急剧减少、矿产品价格下跌、矿产勘查市场低迷的情况下,矿产勘查工作将何去何从?
 
  最近,在北京召开的2017中国探矿者年会,围绕如何“促进矿产勘查技术与资本的结合”,邀请有关官员和国内这方面的顶尖级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不乏具有真知灼见的建设性建议。本报派出记者组对会议进行了全程跟踪采访。
 
  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有关2017中国探矿者年会的系列深度报道,试图对我国矿产勘查市场形势做出我们的研判,同时就如何健全与完善相关政策、创造宽松的外部条件,如何加强地勘单位改革的顶层设计,如何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对地质工作各个方面的需求,如何鼓励与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矿产勘查开发,如何建立启动风险勘查资本市场等,提供若干对策思考,供业内与决策者参考。
 
  在某种意义上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强度,决定着矿业发展的布局与规模。矿产勘查是矿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与前提。矿产勘查工作景气与否,取决于矿业发展的状况与盛衰。因此,研究矿产勘查的形势与前景,必须研究矿业形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广大地质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发现矿产172种,其中能源矿产12种,金属矿产59种,非金属矿产95种,水气矿产6种。已发现具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62种。
 
  正是依托这些矿产资源,我国从一个矿业小国发展成为矿业大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矿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到2015年,我国拥有非油气矿山企业数量为83648个。2015年开采矿石总量(原矿量)为96.28亿吨,矿业总产值为为11735.62亿元。(下转2版)(上接1版)
 
  我国因矿而兴的各类矿业城镇有400多座,矿业城镇人口约3亿人,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部分。同时建成了包括能源、钢铁、有色、化工、非金属及建材在内的比较完整的矿业及其原材料加工工业体系。
 
  近十年来,尽管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全国各类非油气矿山企业从业人员由2005年的769.2万人减少到2015年的519.01万人。但如果加上石油行业的200万职工,地勘行业的47万职工,以及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正式职工近7600人,矿业职工仍有近700万人。
 
  迄今,矿产资源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矿业开发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提供着95%的能源、80%的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
 
  但曾几何时,一路高歌猛进的我国矿业开始陷入困境,并且至今难见起色。那么,到底应当怎么研判当前的矿业形势?导致矿业形势不振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目前全球及我国的矿业形势
 
  近几年来,全球矿产品需求动能持续减弱,全球矿业形势呈现的下行趋势没有根本扭转,矿产品市场供过于求态势凸显,资本市场出现困难,矿业投资呈削弱、下降趋势,资源价格剧烈振荡,大宗商品及主要矿产品价格呈现高位下跌趋势。
 
  我国的矿业形势难以独善其身。事实上,近几年来,除了大多数矿产品价格下跌,矿业产值下降,矿业开发利润空间严重缩水。同时,与行业“黄金十年”的景象形成对照:近几年我国社会资金投入地质勘查的热情明显降低,矿产勘查投入持续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采矿业利润率从2014年的9.67%下降到2016年的3.68%,位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行业最后一名。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从2014年的14681亿元下降到2016年的10320亿元,下降29.71%。
 
  另据国土资源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地质勘查投入从2014年的1145亿元下降到2016年的781亿元,下降31.8%。2013年,矿产勘查投入比2012年下降12.14%,2014年同比下降17.81%, 2015年同比下降19.66%,2016年同比下降29.08%,基本相当于2007年的勘查投入。
 
  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总体状况仍未呈现明显好转的趋势。
 
  影响矿业形势下行的原因
 
  造成全球矿业形势下行的原因很多,专家们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判:
 
  (一) 经济发展与矿产消费的内在关系
 
  经济学界曾根据统计数据总结出两个规律——
 
  其一,能源消费与国家经济发展呈现一种线性增长关系。就是说,随着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将一直呈上升趋势。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无论是能源消费总量还是人均消费,这种关系都相当清晰。而人们期待的零增长,到目前还没有显现。当然,由于消费理念的不同以及由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差异,不同国家在相同发展阶段人均能源的耗费量差异很大,但在完成工业化之后,能源消费速率呈下降趋势却是一个基本规律。
 
  其二,与能源消费规律不同,西方学者曾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特别是固体矿产资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一个S型的曲线关系,即“S形模式”。该模式认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与人均矿产资源,特别是人均金属消费量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关关系。即:随着经济发展,矿产资源消费呈快速增长态势,至工业化发展中期,矿产资源消费达到峰值,之后逐渐开始呈下降趋势。工业化基本完成的时候,经济结构就会发生重大改变,矿产资源的消费量就会降到很低。“S”形理论认为,随着经济发展,矿产资源消费呈现缓慢增长、快速增长、减速增长到零增长或负增长的“S”形演化轨迹。
 
  不同国家、相同种类的矿产资源消费的起飞点、转折点和零增长点,对应与相对固定的人均GDP位置。依据这三个关键点,可将曲线划分为矿产资源消费缓慢增长区、快速增长区、增速减缓区和零增长或负增长区。目前,发达国家集中处于资源消费零增长或负增长区;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处于资源增速减缓区,印度和东盟处于资源消费快速增长区,许多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前工业化的缓慢增长区。
 
  矿产资源消费“S”形规律揭示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再到后工业社会,能源与矿产资源消费的演变趋势。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经济增长大都要呈现出“农业—轻工业—能源原材料工业—高加工度工业—服务业”的变化轨迹。 工业化初期,纺织、食品等轻工业比重较高,之后比重持续下降;工业化中期,钢铁、水泥、电力等能源原材料工业比重较大,之后开始下降;工业化后期,装备制造等高加工度的制造业比重明显上升。
 
  另有资料表明,美、英、德、法等先期工业化国家人均钢铁、水泥消费在人均GDP大约10000美元时达到峰值,韩、日和我国台湾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在人均GDP大约14000美元~15000美元时达到峰值。而从美、英、德、法等先期工业化国家的经验来看,由于铜和铝等金属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不同,消费峰期到来的时间也不尽相同:铜大约在人均GDP20000美元左右开始下降,铝大约在人均GDP28000美元左右的水平才开始下降。
 
  掌握这两个规律,即经济发展阶段与能源消费的线性关系、与金属等矿产消费的S规律,以及先进工业化国家走过的道路,对于我们理性看待当前矿业市场的回归以及判断未来我国能源消费需求与其他矿产资源的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和近20种矿产消费的第一大国,中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和矿业走势具有重大影响。
 
  中国经济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人均GDP已经接近12000美元,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和社会财富积累水平的持续提升,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 按照“S”形规律,我国矿产资源消费将整体进入增速减缓区。
 
  (二)矿产消费及矿业发展具有周期性
 
  20世纪,发达国家涉及9亿人口集中完成工业化以及战后重建,使全球矿产资源消费增长经历了第一周期(1945~2000年)。 目前,第二周期矿产资源需求仍处于缓慢上升阶段,预计在2020年左右进入平缓期。这一周期的持续时间,取决于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速度、工业化能否持续进行,以及对矿产品的需求能否较快增长,但估计最终会在2030年前后结束。之后,随着印度和东盟等国家和地区进入快速工业化过程,全球矿产资源需求将进入快速增长的第三周期。
 
  (三)发展阶段的变化造成矿产需求的此消彼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徐铭辰教授曾根据矿产资源禀赋的不同,将各国分为资源短缺型、理想型以及资源富足型三种。通过对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实证分析发现,受资源禀赋、工业化发展、矿产品贸易、环境保护、全球经济周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矿业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周期特征,而不同矿业发展周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变化很大。
 
  徐铭辰教授还发现,随着世界不同经济体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矿产资源需求的重心会发生转移:发达国家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继续减少;中国等工业化国家的需求增速会放缓。但如果金砖五国、东盟特别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如果能够率先摆脱当前经济不振的困境,经济增长较快,对矿产资源的刚性需求得到释放,那么矿产资源需求的重心就有可能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并有可能以此带动全球矿业进入新一轮增长期。
 
  (四)全球经济不振是矿业形势不振的直接原因
 
  自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特别是2011年下半年希腊债务危机,引发整个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以后,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使全球经济形势尽显疲态,且复苏乏力。 另一方面,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启动“再工业化”,以新能源、环保、高附加值为标志的制造业,以追求提高能源效率、低碳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为取向的高技术产业发展,也使得初级矿产资源需求趋于减少。同时,随着美国“能源独立”战略的有效推进,特别是受“页岩气革命”溢出效应的影响,美国能源资源自给率大幅提升。同时,加拿大油砂矿、墨西哥湾和巴西深海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这些都使得全球资源能源需求量和人均消耗量呈趋势性下降。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被称为“全球经济引擎”的中国经济自2012年开始步入下行通道,随即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点的“新常态”,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程序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改变了我国经济以往依靠大量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发展路子,这在客观上造成了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减少。
 
  根据前述的分析,目前全球矿业凸显疲态,直接原因是由于:造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使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经济复苏迟缓;加上美国的能源独立,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中国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对矿产资源的强劲需求减弱等等。但这种疲态仍然没有背离线性关系、“S”形规律、矿业周期理论,也就是说,仍属于矿业经济的“周期性、区域性调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东盟、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对矿产资源刚性需求量的释放,仍然有望扭转全球矿业下行颓势而重新进入上行通道,但增长幅度不一定能赶上刚刚过去的“黄金十年”。但整体而言,如果世界不出现大的颠覆性变化,比如世界大战,随着大多数国家工业化的完成,世界对矿产资源的刚性需求量肯定会呈下降趋势。
 
  就矿产勘查而言,当前市场出现收缩还有一些具体原因。有关专家分析,由于我国矿产资源禀赋较差,矿产品勘查开发成本高,在当前国际矿产品价格低位震荡下,国内矿产品市场竞争力低,致使投资者看衰矿业发展前景,必然制约矿产勘查工作开展。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实施绿色发展理念,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传统矿产勘查开发方式必然受到严重挑战。

相关资讯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地质矿产分会主办

联系电话:010-84927653 

联系邮箱:dzkcfh@126.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北苑5号院4区科研楼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信息网    备案号:京ICP备05010022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SEO

这是描述信息

有色地质矿产分会

扫码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