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搜索
搜索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
/
矿业:海外“淘金”之问(一)

矿业:海外“淘金”之问(一)

  • 分类:行业综述
  • 作者:
  •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 发布时间:2014-01-15 0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矿业:海外“淘金”之问(一)

【概要描述】

  • 分类:行业综述
  • 作者:
  •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 发布时间:2014-01-15 00:00
  • 访问量:
详情

      新闻导读:2008年至2012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分别为126起、144起、188起、206起和191起,体现出数量大、增长快的特点。五年间,交易金额也从2008年的103亿美元迅速增长至2012年的652亿美元,增加幅度有五倍之多。但进入2013年,我国海外并购的热潮却似乎稍有消退。

 

  “虽然当前全球矿业还处在深度调整期,但从长期来看,新一轮矿业发展的‘超级周期’仍在持续。”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表示。

 


  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快速成长阶段之后,国际矿业形势进入风险和矛盾集中爆发的时期。中国矿业联合会(简称“中矿联”)发布的《中国企业2013年前三季度境外矿业投资情况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中矿联共受理中国企业境外矿业投资项目103例,同比减少8%;中方协议投资额31.36亿美元,同比减少10.9%。

 


  从过去几年持续攀升的交易数量和金额,到有所降温的投资热情,海外矿业市场,未来机遇几何?

 


  海外并购


  涨潮?落潮?

 


  近年来,伴随国家“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直线上升。2008年至2012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分别为126起、144起、188起、206起和191起,体现出数量大、增长快的特点。五年间,交易金额也从2008年的103亿美元迅速增长至2012年的652亿美元,增加幅度有五倍之多。

 


  但进入2013年,我国海外并购的热潮却似乎稍有消退。普华永道发布的《2013中国企业并购市场中期回顾与前瞻》称,“2013年上半年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数量仅为78宗,意外低于2012年下半年。”该数据也创下了自2010年以来低水平。

 


  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看来,这与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全球并购市场的大环境分不开。2013年前7个月,全球跨国并购总额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0%以上。西方经济体缓慢的复苏步伐及欧元区持续不稳、中国经济放缓,导致许多国内及海外并购交易被搁置。

 


  近年来,我国海外投资模式持续演化,覆盖行业越来越广,参与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其中能源、矿产、对外工程承包等行业一直是投资重点,而以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为主的投资领域一直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首选。中国有色企业以及其他行业企业“走出去”跨行业开展矿业并购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也实现历史性突破,年投资金额也从十年前的13.8亿美元提高到超过80亿美元。截至2012年,我国境外矿业投资项目达到2000多个,涉及600多家投资单位,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资金达到2000多亿美元。

 


  而伴随海外投资步伐的放缓,国际矿业投资力度也有所减弱。由客观原因造成的减缓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第一市场对矿产品消费快速增长预期减弱,甚至呈现出供过于求的局面;

 


  第二,受矿业领域行业特征和经济形势影响,企业从投资到生产的本来就较长的周期又有所延长,加大了产品在面向市场时,偏离消费者需求的可能性;

 


  第三,经济形势低迷所带来的低廉价格,使中国企业已经“出手”的项目,还远没有迎来最好的交易时机,等待,无疑会造成现金流受阻;

 


  第四,海外很多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在迎接矿业投资者的过程中,已经越发树立了经济意识和收储意识,前者会直接造成投资成本增加,后者则会使矿产品进行出口遭受限制,当地实现深加工,更会间接拉高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矿业的成本。

 


  从企业的主观角度看,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拥有矿业的180多个国家中,有超过100个国家的矿业对外开放,而其中60多个国家的矿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也就是说,在庞大的数据库中确定投资目的地、投资项目,再到投资方式、进行风险评估等等,对于企业而言,这是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

 


  而即使投资指向明确,另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也影响严重。当前,海外大多数盈利性强、品位好的优质矿业资源都掌握在发达国家矿业企业手中,以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为代表的三大矿业企业则更加占据垄断地位,中国企业尚未完全进入拓展发展空间和延伸价值链的阶段。如何进入市场、赢得当地信任、与当地企业开展合作、加快开发矿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面对有限的资源,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时,还须先在日益激烈的国内竞争“预赛”中赢得胜利,这无疑增加了竞争的难度和成本。

 


  但是,在一些专家眼中看来,2013年海外投资速度的减缓,“并不意味着中国大陆企业对并购交易的胃口变小,恰恰相反,并购交易的潜在需求非常大。”总体上看,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处于逆势而进的过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在经历了五年特别是2012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出现调整是正常的。”

 

 

  占据优势


  国企?民企?

 


  埃森哲曾对中国500强企业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其中89%的企业已开展全球化业务,5%即将开展,只有6%“不打算开拓海外市场”。在企业优先选择的全球化方式中,23%选择并购海外企业,13%选择参股海外企业,两项之和超过三分之一,显示对外收购意向强烈。相对而言,选择海外设厂的内生式增长方式进行全球化的企业只有8%。

 


  几年来,名列前茅的大规模并购案例中,矿产和能源行业占比超过80%。资源领域具有高风险、高资本密集的特点,企业“不差钱”,现金流充沛,且矿业领域并购也不需要考虑企业品牌在海外的运营。所以,相对于内生式增长,企业更热衷于采取收购存量资产这种“未来型”方式。

 

  在中矿联2013年前三季度受理的103例海外矿业投资项目中,国有企业30例,投资额12.15亿美元,民营企业73例,投资额19.21亿美元。可见,在海外并购的队伍中,“国字号”企业凭借资本优势,在数量上和金额上都占据着主力位置。

 


  中国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2012年底,中国100大跨国公司共拥有海外资产4.5万亿元,实现海外收入4.8万亿元。另一组数据表明,中国海外资产总额最大的47家央企海外资产总规模3.8万亿元,海外收入4万亿元,员工总人数44.8万。也就是说,47家央企的海外资产占100大跨国公司海外资产的84.4%。

 


  2013年,我国海外资产超过千亿元的中国企业有10家,均为央企。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凭借8201亿元海外资产成为“冠军”。此外,在海外并购领域,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也因显著的资本优势,而成为绝对的“首发”。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无论是本就雄厚的资金,还是银行提供的融资平台支持,抑或政府背景所带来的驱动性强、技术和政策信息全面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央企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这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既是开拓海外市场,促进企业发展的利器,也可能为盲目投资、缺乏监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埋下伏笔。

 


  根据国家统计局、外汇管理总局201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央企在海外设立的近2000家企业中,有72.7%的企业盈利或持平,有27.3%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中,尤其在矿产等行业,亏损的比例更高。由于决策机制不明、流程不顺、追究机制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很多央企的海外投资都以巨亏收场。另一方面,政府背景也加大了央企在国际市场遭遇贸易壁垒的风险,“国字号”企业使各国更加强了资源保护的警惕性。

 


  相对而言,民营企业则在此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2012年,我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活动总额同比增长171%。普华永道中国企业并购部合伙人路谷春表示,如果说央企的投资更多基于战略层面(如对战略性资源的使用等),是海外并购交易金额的最大驱动因素,那么民营企业的诉求则更加多元化,侧重于对投资回报率的考量,表现为寻找消费品、品牌、知识产权和技术购买机会,并引入中国市场。

 


  民营企业在扬帆海外的道路上,不乏逆市获利者,而这绝非投机行为。相对于央企,民企大多在“出海”前就有了一定的行业知识、经验积累和国际市场积淀才敢“行动”。且盘子小,机构简单,资本运作灵活,更能迅速地适应国际化的游戏规则。但是,融资空间有限的困境也给民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风险,稍有不慎就会使之“倾家荡产”。尤其在矿业领域,以地勘行业为例,当前不乏一些小规模的民营企业或“草根”地勘公司“出海”勘查项目的案例,此间如果不提前考虑好“接盘”问题,项目则不能出手,否则很难全身而退。

 

 

 短评:

 


  随着国民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现有的矿产资源或将面临难以满足发展需要的窘境。相关预测数据表明,到2020年,我国重要金属矿产资源可供储量的保障程度大幅度下降,其中铁矿石为35%、铜为27.4%、铝土矿为27.1%、铅为33.7%、锌为38.2%、金为8.1%,钾盐远远供不应求。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矿业企业选择了“走出去”。

 


  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增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深入人心,不论是央企还是民企都愿意积极地参与进来,而以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为主的投资领域一直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首选。在海外“淘金”的大潮中,很多企业取得了成功,为中国巩固国际地位立下了汗马功劳。

 

  全球布局的多元化产业公司管理是很大的商业难题,对于参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同样面临这项考验。不能否认这其中不乏有企业存在盲目投资行为或存在一些管理、体制上“短板”。在2013年12月25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经济论坛上,中国矿业联合会秘书长陈先达作《2013年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报告》时提到,不包括石油,2013年中国企业境外固体矿产投资项目122例,同比减少22.78%;投资额也同比下降了45%,仅为49.11亿美元。此前一直火热的海外寻矿在这两年遇到了瓶颈,投资热度也出现“降温”。行业不景气、竞争对手强大是“走出去”企业面临的几大困境,但这些或许并不是“淘金”失利的根本原因。企业自身的产业结构、机制和管理方式方法等不适应这样一种经济的波动和市场激烈竞争的要求,才是最应警惕的问题。(t)

相关资讯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地质矿产分会主办

联系电话:010-84927653 

联系邮箱:dzkcfh@126.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北苑5号院4区科研楼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信息网    备案号:京ICP备05010022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SEO

这是描述信息

有色地质矿产分会

扫码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