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描述信息
这是描述信息
搜索
搜索
您目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
/
地勘单位不改革 地质找矿难突破(四)——对找矿突破主力军建设的几点看法

地勘单位不改革 地质找矿难突破(四)——对找矿突破主力军建设的几点看法

  • 分类:行业综述
  • 作者:
  •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 发布时间:2013-12-27 00:00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地勘单位不改革 地质找矿难突破(四)——对找矿突破主力军建设的几点看法

【概要描述】

  • 分类:行业综述
  • 作者:
  •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 发布时间:2013-12-27 00:00
  • 访问量:
详情
新闻导读:应把重组作为本轮地勘单位改革的重要抓手,按照公益类地质工作的需要,把多个地勘单位中的公益类机构整合到一起,每个省组建一支精干统一的公益类地勘队伍。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方式引导生产经营类地勘单位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并购重组,用资本的杠杆效应放大地矿产业规模,从而把商业性地勘企业培育得更优更强。
 
 

  4.事企混合体制将导致国有地勘单位创新动力不足。地质找矿主要依赖于找矿队伍的科技能力和水平。历经几十年找矿后的今天,我国易找的地表矿已经不多,攻深探盲已成为新时期找矿突破的主要内容,地质找矿队伍必须从经验找矿转向科技找矿。生存危机始终是创新的动力源泉,作为事企混合的地勘单位,勘查任务和科研任务主要为上级下达,人头经费主要靠财政支付,地勘单位不需要创新和提升能力就可以获得资金和项目,无生存危机自然就缺少创新动力。同时,国有地勘单位的事业体制,使之缺乏积累发展机制,实力较弱也是地勘单位科技创新的主要困难。而缺少商业模式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地勘队伍很难成为一支合格的找矿突破主力军,找矿突破的成功率也会大大降低。

 


  5.事企混合体制严重影响找矿的质量和效果。现有体制下地勘单位与矿业公司是两张皮,矿业企业找矿的目的是希望找到有开采和利用价值的矿,而地勘单位因自身产业链定位,可能会过多关注找矿中的工作量,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单位的收入。因此,一些地勘单位不顾找矿的实际需要,设计中随意增加方法和工作量,从而无形中增加了找矿成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矿产勘查,是指发现矿床并查明其中矿体分布、矿产种类、质量、数量、开采和利用条件、技术经济评价以及应用前景、满足国家建设或矿业企业需要的全部地质勘查工作。其中的经济评价及应用前景是找矿真正的目的所在。而只负责打工找矿不需要对开矿负责的地勘单位,无论是找到富矿还是贫矿、单一矿还是伴生矿、浅部矿还是深部矿、难选矿还是易选矿、难采矿还是易采矿都不如找到矿那么重要。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经常看到在几千米以下找到贫矿、难选矿却依然高调宣传的重要原因。要克服这方面局限性,就必须使国有地勘单位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真正成为探采一体化后矿产领域的一部分。

 


  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应加快进行顶层设计

 


  从目前大多数国有地勘单位的改革诉求来看,一是大多数国有地勘单位要求划归公益类。二是大多数分类改革局限在以每个单位为单元小系统中进行,这样改革下来依然是每个省有3~4个地勘单位,每个地勘单位内部都有参公”、“公益一类”、“公益二类”、“企业类”等多种无法融合的体制。这种缺乏顶层设计的改革将直接导致改革的形式主义大于实用主义,地勘单位的体制、机制无法得到彻底的变革。十八届三中全会释放的市场化改革信号已十分强烈,改革的力度之强、范围之广、布局之全,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的35年所仅有。因此,国有地勘单位改革的全面深化已迫切需要顶层设计。

 


  1.根据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的要求和公、商地质需要来设计地勘单位改革。公益性、商业性地质工作界限的厘清是政府与市场界限厘清的重要内容。公益性地质工作主要由政府提供社会所需的社会公共产品,商业性地质工作是一种投资行为。地质找矿新机制提出的“公益先行、商业跟进”概念,与国务院1999年对地勘单位改革的思路是基本一致的,即通过组织一支精干的公益性地质队伍,向社会提供所需的公共产品,在化解找矿风险的同时,引导并鼓励“商业跟进”中的社会投资。现在的问题是国家已明确了公、商地质的界限,但作为公、商地质的实施主体却是混乱的,除了国家地调局之外,大多数地勘单位是公、商一体,事企不分。因此,在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必须按照公益性地质工作的需要,把公益性地质工作严格局限在区调、矿调范围内,在各省组建一支统一、精干的公益性地质队伍。再把经营类地勘单位改组为适应商业性地矿工作需要的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公、商地质工作的严格厘清,通过全面整合精干的公益性地质队伍,通过跨地区、跨行业重组商业性地勘企业,使找矿突破分工明确,各得其所,全面推进。

 


  2.把重组作为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把公益类地勘单位做精,把商业性地勘企业做强。在本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前,无论是原地矿部在各省、市的地矿单位,还是原各工业部门的地勘单位,属地后都基本保持了原来的布局,即大多数省市都有2~3个地勘局。在此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过程中,许多省市基本以每个地勘单位为单元来进行内部的分类切割。如果按此思路延伸和实施下去,改革到最后仍然会像以前一样每个省有好几个公益类地勘单位,每个地勘单位中既有参公体制,又有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企业体制。这样的结果是公益类队伍大而不精,商业性地勘企业小而不强,仍然是公、商不分、事企不分。应把重组作为本轮地勘单位改革的重要抓手,按照公益类地质工作的需要,把多个地勘单位中的公益类机构整合到一起,每个省组建一支精干统一的公益类地勘队伍。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方式引导生产经营类地勘单位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并购重组,用资本的杠杆效应放大地矿产业规模,从而把商业性地勘企业培育得更优更强。(未完待续)(t)

相关资讯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地质矿产分会主办

联系电话:010-84927653 

联系邮箱:dzkcfh@126.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北苑5号院4区科研楼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信息网    备案号:京ICP备05010022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SEO

这是描述信息

有色地质矿产分会

扫码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