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现成的铁路和港口,所有的基础设施都已经齐全。我们还有24%的内部收益率,资本回收期仅有5.4年。”57岁的Christer Lindqvist是瑞典一家矿山公司的CEO。12月7日,他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不遗余力地介绍着他们的项目,希望从中国的投资者手中筹集到扩建所需的3.5亿美元资金。随着近年来矿产资源价格的下跌,发达国家的矿业公司也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很多国外矿山企业希望拿出一些项目来与中国对接。这对于中国的钢铁企业和矿山企业来说,无疑是个机遇。
在供需双方的持续博弈中,全球铁矿石市场迎来了供需格局的变化,而2008年~2010年中国企业进行的大量海外矿产资源投资也开始显现出效果。正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在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主办的2013(第二届)铁矿石发展高端论坛上所说的,“在当前钢铁行业和铁矿石市场贸易模式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适应,如何凝聚共识,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改革创新精神突破发展‘瓶颈’,是中国钢铁和矿山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
全球矿业勘查投资下降四成
1月~10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石均价高达129.12美元/吨,同比仅下降2.4%。当前,2013年已经进入最后一个月,进口铁矿石港口现货价格仍然在135美元/吨以上。虽然供需关系已经悄然变化,但铁矿石价格仍处于高位。
一方面,全球铁矿石供应形势有所缓解,但还没有完全逆转。整体来看,全球生铁产量增加,导致铁矿石刚性需求保持上升。虽然今年全球铁矿石产能明显增加,但主要集中在第四季度以后释放,对前三季度的供需关系影响较小。钢协常务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预计,2013年全球铁矿石需求为19.47亿吨,供应能力为20.05亿吨,考虑到贸易库存的因素,整体属于平衡偏紧态势。另一方面,自2003年以来形成的国际铁矿石市场的卖方市场格局没有发生改变。供给方在铁矿石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产业链利益分配严重失衡是不争的事实。
然而,从长期来看,铁矿石供求关系进一步逆转是必然趋势。据专家预计,2014年,全球铁矿石需求为19.75亿吨,供应能力将增长到21.05亿吨。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资深专家马建明预计,2013年~2015年,全球将有6亿吨铁矿石生产能力投产,其中80%以上来自澳大利亚、巴西和印度。
不过,最近两年大宗商品价格下滑明显影响了矿业企业勘探和开发的积极性,矿业投资的变局已现。2012年,全球矿业勘查投资达到244亿美元,今年这一数字预计将下降到144亿美元,降幅达到41%。同时,全球矿业巨头纷纷削减投资,延缓矿业项目的建设和投产进度。
“全球矿业勘查投资的下降,给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矿业开发投资创造了环境。”国土资源部中央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王国平说。
“我们每年进口8亿多吨铁矿石,自有权益矿量不足10%,三大矿山占海运贸易量的60%以上,哪来合理的铁矿石价格?我们只有加大供应、打破垄断,铁矿石价格才能降下来。”李新创说。
来自非洲的机遇
两天前从澳大利亚赶回来的鞍钢集团矿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刘晓明还在思考着鞍钢卡拉拉铁矿如何达产的问题。而中国庆华能源集团塞拉利昂项目经理高国赞则在为该公司西非项目产出的铁矿石寻找着买家。
近年来,包括鞍钢、武钢、山钢等国企和庆华集团等民企,都不约而同地加快了海外矿业投资的步伐。截至2012年,我国境外矿业投资项目达到2000多个,投资资金达到2000多亿美元,涉及600多家投资单位,分布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黑色金属项目排名第三位。如今,这些项目虽然进展各异,但大多已经开始产出矿石。
作为中国钢铁企业海外投资铁矿石资源的两个主要地区,澳大利亚和非洲的项目却命运迥异。西非项目深受当地政府的欢迎并享受着巨大优惠,项目进展较为顺利,且由于拥有资源、人工、税负等方面的优势,成本较低。山钢集团塞拉利昂项目今年已经运回大约800万吨铁矿石,武钢利比里亚邦矿项目先期100万吨复产项目已经产出矿石,庆华集团在塞拉利昂的项目具备了500万吨直产矿的生产能力。而澳大利亚项目则面临着经济效益方面的巨大挑战。因成本较高,澳大利亚项目必须追求较高的达产率才能实现收支平衡。鞍钢卡拉拉项目今年4月份已经达产,目前正在向着60%的达产率努力;而中信泰富澳大利亚项目直到本月才运出了第一船矿石,且在达产上面临较大困难。
西非地区包括几内亚、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刚果、喀麦隆和加蓬,是全球重要的铁矿石富矿带。20世纪40年代~60年代,西非曾是欧洲钢铁工业重要的原料基地,但由于内战动乱、勘探不足等原因,大多数矿山都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关闭。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非洲成为我国“走出去”开展矿业投资的“新宠儿”。2010年~2012年,非洲投资占到我国对外矿业投资总额的50%左右。目前,西非地区探明铁矿储量超过200亿吨,有16个铁矿开发项目正在进行中。其中,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有中铝参与投资开发,塞拉利昂唐克里里铁矿项目有山钢集团和中铁物资参与投资开发。此外,利比里亚邦矿项目有武钢参与投资开发,庆华集团在塞拉利昂投资的铁矿项目由其独资开发,几内亚福雷卡里亚铁矿项目有香港中国国际基金有限公司参与开发。此外,喀麦隆姆巴兰铁矿项目的开发方桑丹斯公司曾与四川汉龙集团进行过收购洽谈,但最终告吹。其他10个项目则或多或少可见安赛乐米塔尔、谢韦尔、淡水河谷、力拓、斯特拉塔、嘉能可等国际钢铁和矿业巨头的“身影”。
武钢占股60%开发的利比里亚邦矿项目是该国最大的外国投资项目。负责该项目开发的武钢中非(香港)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熊新海坦言:“当地的投资环境非常有利于中国企业投资。”由于巨大的经济拉动效应,当地政府非常重视该项目。据估算,邦矿项目投产后,将使利比里亚的GDP总量和人均GDP增长30%左右。紧邻利比里亚的塞拉利昂2012年的GDP总量仅为38亿美元,而庆华集团在塞拉利昂的投资额将达到60亿美元~100亿美元。“当地政府和人民都心系经济发展,希望尽快建立起工业化的基础。”高国赞说。为了推进项目的实施,当地政府给予了诸多政策支持。如利比里亚政府签订的邦矿项目MDA(矿产开发协议)中规定:协议期内所得税率不超过25%,第一个25年之内免交高回报附加税,并享受铁矿出口无出口税,前10年内对相关进口货物免征进口关税。这样的优惠政策在澳大利亚、巴西等地是不可想象的。此外,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国家承袭了美国、英国的部分文化,国民法制意识相对较强,也有利于投资项目的稳定。
不过也有例外。中铝和力拓合资的利比亚西芒杜项目进展就比较缓慢。王国平直言:“西芒杜铁矿项目实际上是力拓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陷阱’。目前,中铝花了13亿美元,才占44.65%的股份。现在项目不能按期投产,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要多投100多亿美元。”
“然而,我们不能因为一些企业少数、暂时失败的项目,就影响我们高效、有序‘走出去’的步伐。”李新创说。
西非矿业投资的利弊
“一般来说,国际新开发矿山投资强度为250美元/吨~300美元/吨,而我们的项目投资强度仅有175美元/吨。”熊新海说。利比里亚邦矿项目原本由德国一家公司于1962年建设,其1989年撤离后留下了一条78公里长的铁路和一座205米长的码头。“2010年我们进入这个项目的时候,留下的铁路险些就被德国公司下面的地质服务公司拆掉了。经过协商,我们接手了这些铁路。”熊新海说,“我们的先期复产项目只需要修复和改造现有的铁路和码头,并新建一条9千米的铁路线、桥梁和站场等设施,以及一些供水供电生活设施,不用再投入更多的基本设施建设资金。”据估算,该项目先期100万吨复产工程的基建投资仅为1.5亿美元左右,占总投资额的比例仅为40%左右,工程已于今年7月30日建成投产。
“非洲的资源开发,最重要的是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研究整个非洲的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港口码头、电力供应等问题,对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系统规划、统筹布局。”王国平说。
但是,并非所有西非地区的铁矿项目都拥有现成的、完善的基础设施。庆华集团塞拉利昂投资的项目就要自主投资建设包括一条250公里长的铁路、若干条公路、数座电厂在内的基础设施。“虽然基建投资较高,但是塞拉利昂政府将总面积2513平方千米、铁矿石资源储量大约50亿吨的14个矿权区给了我们。”高国赞告诉记者,“这些矿权的总价值超过100亿美元,算是对我们进行基建投资的补偿。”
由于基建投资、人工成本、资源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在西非投资的项目成本要低于澳大利亚。西非地区尚有一定量的富矿待采。庆华集团塞拉利昂项目规划的3000万吨精矿中,就有1000万吨为62%品位的直采矿,即便不能直采的矿山选矿难度也不大,工艺相对简单。此外,西非的人工成本较低,当地居民的月收入最低仅为60美元左右。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西非地区项目的吨矿成本具有明显优势。例如,武钢利比里亚邦矿项目的吨矿成本在90美元左右;庆华集团塞拉利昂项目直采矿的成本为60多美元,选矿成本也仅为80美元左右。而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投资的矿山的吨矿成本大多在100美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西非地区的主要投资风险来自于政治。这一方面需要投资企业加强与当地政府和中国大使馆的沟通,协调各方关系,获得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投资企业积极地履行社会责任,获得当地民众的支持。据熊新海介绍,武钢中非矿业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们花费2600万美元修建了卡邦公路和邦迪公路,总长约50千米;花费50万美元对邦矿高中进行了全面翻修,得到在校师生的认可;接管了邦矿医院,并花费100万美元配备了全新的医疗设备和药品,提高了医疗水平。该项目实施以来,在当地已经雇佣了1000多名员工,未来雇佣当地员工的数量将达到2000人,当地员工占比将超过7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