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向雪域高原挺进,肩负使命续写忠诚。缺氧的世界不缺斗志,把沉睡的宝藏全部唤醒……”
——武警黄金部队十一支队队歌
“这是箭石,这是菊石,这些化石可以为进一步确定青藏高原的准确年龄提供依据。”7月27日,在风景优美的西藏山南地区措美县海拔4400米的者桌布,武警黄金部队十一支队一中队副队长季永建向记者介绍刚采到的岩石标本,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西进北上,进青入藏”,是武警黄金部队调整转型、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重大部署。作为武警黄金部队第一支进藏的队伍,十一支队在西藏开展区域矿产调查工作已经4年了。巍巍高原,茫茫雪山,十一支队官兵用青春和热血在青藏之巅谱写“为国找矿”凯歌。
业务转型,当好“西进”先锋队
提起山南地区,人们往往认为,这里的自然环境在西藏较好,虽然海拔高,但植被好,氧气浓度较藏西、藏北要高。可对于野外地质工作而言,这里的危险系数反而更高。除山间河谷有大量树木植被外,山南地区只有稀疏的草本植物,而且山体陡峭,表面破碎程度高,风化后的坡积物更多更厚,遇到暴雨发生泥石流的几率更大。
记者跟随地质队员们来到一个野外调查项目,在一条危险的山沟中,暴雨冲刷的痕迹非常明显,带队的一大队副教导员兼一中队指导员魏瑜军不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尽管危险,但一中队进入工作区仅一个月,就完成地质调查面积的26%,发现了箭石、菊石以及腹足类、双壳类古生物化石和微体化石,为精确确定地层年龄提供了依据。另外,还确定了奶奶曲等多个典型构造观测点,发现了当地火山岩与锑矿的关系,可能为山南地区锑矿找矿突破提供基础理论指导。
与一中队相比,五中队工作开展得早,古堆、哲古的两个地调项目已经完成。在驻地西藏乃东县亚堆乡曲德贡村委会,五中队主任工程师黄荣才说,哲古项目的成果包括新认识、新突破、新发现。新认识,即对工作区雅拉香波变质核杂岩的圈层结构有了系统详实的了解,查明了工作区超基性橄榄辉石岩的出露范围、规模和产出状态,初步判定工作区中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中基性脉岩与锑、金及铅锌成矿有关。新突破,即认识到贯穿工作区的隆子断裂带是由三条大断裂组成,首次发现工作区三叠系与侏罗系地层为整合接触关系,明确了侏罗系盆地为三叠系盆地的继承盆地。新发现,即除首次在工作区三叠系涅如组地层中发现了火山岩外,还发现了锑铅锌矿点6处,其中3处有成为矿产地的潜力。
“这些成果为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研究提供了更详实的区域性地质资料,为西藏东南部的地学研究、找矿、旅游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以及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将提供丰富的基础地质资料。”黄荣才表示。
“我们还重点加强了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副主任工程师龚贵伦告诉记者。在乃东县亚堆乡,项目组在调查中发现的穷错冰碛湖,还有混合花岗岩、现代冰川、高原梯田、高原水库等,是非常理想的地质旅游和科研科普景点,可规划面积达23平方公里。而且,这里距山南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泽当镇只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交通旅游极为便利。
十一支队自2011年进藏后,共承担古堆、哲古两个四幅连测的区矿调图幅。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野外验收中,他们均获得了优秀的考评结果。4年时间,十一支队实现了武警黄金部队指挥部确立的“当好业务转型先锋队”的目标,顺利完成了由黄金勘查为主向以区域矿产调查为主的业务转型任务。
外“引”内“练”,提升核心战斗力
“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转型,得益于数字化作业、信息化指挥、摩托化机动和野战化保障的模式,还得益于外‘引’内‘练’的业务建设模式,以及绩效考核的项目管理模式。”在拉萨新营地建设工地,十一支队支队长蔡有良介绍。
进藏初期,十一支队不仅要担当“西进”先锋队,按照武警黄金指挥部的要求,还要为整个部队“西进北上”、业务转型探索积累经验。
困难显而易见。从业务上看,部队一直以黄金勘查为主,缺乏区矿调的专业人才和经验;从身体素质看,部队官兵长期在内地,进藏后将面临严峻的生理挑战。
为解决这两大难题,十一支队开展了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官兵弘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团队精神,坚定了他们完成任务的决心。随后,十一支队采取渐进式的入藏策略,由两个先遣中队进入山南地区积累经验。同时,在国土资源部的支持下,十一支队探索出外“引”内“练”的业务建设模式,以解决转型面临的技术人才并积累经验。
外“引”,即参加国土资源部组织的部队与院校创先争优“联创齐争”活动,先后从成都理工大学等地质院校聘请老师,从岩性、地层、古生物识别到测量、记录等调查各环节,手把手地传授知识经验。他们还与西藏区调队联合共建,约请专家授课、实战。此外,十一支队采取直招国防生的形式,招收50多名区矿调专业的年轻士官,其中藏族士官就有9名。
内“练”,即在利用武警黄金技术学校培训骨干的同时,鼓励官兵苦练业务技术。目前,十一支队先后选送60余名官兵参加武警黄金部队举行的区域矿产调查大比武培训等技术培训,多人获得好名次。他们还利用冬季收队后的施工淡季,连年在湖南宁乡基地内举办岩矿鉴定考核。
“以野外采样为例,刚进入西藏时基本全由技术干部承担,现在,普通战士到野外也能根据手板、仪器找到采样点并完成采样工作。”蔡有良高兴地说,“技术干部从简单工作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精力开展深层次研究,已经依托两个区矿调项目发表了10多篇论文。”
以提高调查效率和质量为主线,他们在队伍管理和项目管理上大胆创新。十一支队实行中队长、主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三位一体”的用人机制,有效解决了行政、技术“两张皮”现象。为适应绩效管理大形势,他们在项目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设立绩效考核奖,工作量以“日清月结”的结果为依据,工作质量以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验收考核结果为依据,分别在月结题、项目结题时核发。其中,项目结题评审结果达不到优秀、良好的,不仅不能享受绩效奖,还有经济处罚。此外,他们还打破“大锅饭”,实行野外津贴差异化,主要根据工作区的海拔高度、工作人员职务、职称等情况按不同标准发放,激发了官兵的积极性。
无怨无悔,世界屋脊献青春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生命禁区。在严酷的大自然面前,人类显得无助而渺小。而十一支队的全体官兵以及他们的家属,却用刚强与坚守共同书写着一个个青春故事和找矿传奇。
在五中队,四级士官杨卫清讲了这样一件事:2012年5月底,他们爬到海拔6600多米的雅拉香波雪山,调查变质核杂岩圈层分布情况。当工作进行到一半时,在车上等待战友的杨卫清突然发现,一片白云淹没了山腰以上,刺眼的闪电直劈山体。
“快往下跑呀!有闪电!”尽管声嘶力竭地大喊,但除了对讲机中吱吱叫的电流声外,杨卫清没得到任何回应。所幸就在他几乎绝望时,战友们全部安全返回了。这次经历,让他的心悬了很久。
尽管类似的危险还有很多,但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受更多的是怒放的青春。
在驻地,“我们向雪域高原挺进,肩负使命续写忠诚。缺氧的世界不缺斗志,把沉睡的宝藏全部唤醒……”每天七点半,当地人还在睡梦中,十一支队嘹亮的队歌已在营地唱响,鲜红的中国武警黄金部队旗帜引导着年轻的战士大步迈向高原深处。
在野外,尽管高海拔地区最忌讳快走快跑,但只要有新发现,这些年轻人就像发现宝贝一样冲上前。
廖凯,五中队一班班长。入伍9年,初中毕业的他凭着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顽强作风,成长为十一支队“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并入选第二届“感动支队人物”。在颁奖大会上,廖凯用“好男儿,就该上西藏”的动情演讲,说出了十一支队全体官兵的心声。
然而,不为人知的是,为了到西藏,廖凯偷偷背着家人报名,又写了一封请战书给部队领导。当他把要去西藏的想法告诉家人和未婚妻时,得到的却是一致的支持。为了不让他分心,廖凯的未婚妻决定在假期内完婚,从拍婚纱照、选日子、定酒店、发请帖到办婚礼,只用了短短11天。在送丈夫回部队时,新婚的妻子深情地对廖凯说:“家我会照顾好,你在部队也要安安心心工作,平平安安回来。”
其实,得到家人全力支持的不止是廖凯。今年3月,又有七对新人在进藏前作出了“廖凯式”的选择。在集体婚礼上,新郎送给新娘的定情礼物不是黄金钻戒,而是他们在青藏高原亲手采集的矿石标本。
“有了这样一群勇于在雪域高原书写传奇的官兵,有了理解、支持我们官兵的家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任务不能完成呢!”蔡有良动情地说。近期,十一支队将整体从湖南迁至西藏。蔡有良相信,未来的十一支队,一定会在青藏高原写出更多壮丽的画卷,用青春和热血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