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用好混合经济模式,即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进行海外投资,能够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改善当前在海外矿业投资中存在的种种弊端。
12月25日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经济论坛上。《中国经济周刊》联合中国矿业联合会共同发布了《2013中国企业境外固体矿产投资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境外矿业投资还面临可持续发展的考验。
根据《2013中国企业境外固体矿产投资报告》,不包括石油,2013年中国企业境外固体矿产投资项目与投资额同比分别减少22.78%、45%,均呈下降趋势。此前,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王家华曾公开表示,中国矿企海外投资并购案中,有约八成的失败率。
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会长、秘书长陈先达分析指出,矿企海外投资并购与普通企业不同。判断其是否成功,最关键的指标是该项目能否产生持续现金流回报。由于矿业投资周期长、规模大,因此失败的投资案例中多年之后也会有成功的。
因此,不能单纯地从一个项目是否最终结案来判断投资并购是否成功。“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八成里面还应该有一些成功的,只是在今天还不好算。”陈先达表示。
陈先达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造成中国企业境外矿业投资失败率高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第一,中国企业境外矿业投资存在盲目性。部分中国企业以国内标准衡量国外矿产资源价值,导致呆矿的出现。
第二,大量的跨行业、跨矿种的企业介入境外矿业投资,在技术能力和行业经验方面存在不足。
第三,部分金融机构缺乏专业性,对市场行情预判及投资风险考虑不到位。
第四,一些企业未能很好把握“战略”和“战术”的平衡,投资项目在矿产品价格下行趋势下面临考验。
那么,如何把握“战略”与“战术”的平衡,提高境外矿业投资成功率?陈先达为众多中国企业开出了药方。
首先,应优化投资结构。更多地通过并购国外上市矿业公司,获取风险更小、周期更短、质量较高的成熟项目。增加在低政治风险国家的收购。谨慎投资铁、钾盐等耗资大、周期长、价格风险大的矿种。
其次,应冷静思考,准确定位,避免跟风。结合自身优势,选择熟悉矿种,以符合企业战略发展的合作模式或投资方式,在擅长的勘查开发阶段介入。注意防范操之过急的心态,注意资产的质量,注意矿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此外,陈先达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在我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中,往往存在“长期决策,短期跟踪(考察)”的特点。在决策过程中,国有企业由于审批程序较长,往往容易错失良机。而民营企业则具有快速决策却并不擅长对项目前期跟踪调查的特点。
对此,陈先达建议,通过用好混合经济模式,即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进行海外投资,能够形成优势互补,从而改善当前在海外矿业投资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提高合作项目质量和加强决策科学性,形成“长期跟踪,快速决策”的投资模式。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地质矿产分会主办
联系电话:010-84927653
联系邮箱:dzkcfh@126.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北苑5号院4区科研楼
版权所有:中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信息网 备案号:京ICP备05010022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SEO
有色地质矿产分会
扫码入群